都市圈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
都市圈规划 |
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 |
都市圈范围界定 |
一小时交通圈 |
中心城市 |
城市化 |
区域协同 |
通勤圈 |
一、什么是都市圈?都市圈(metropolitan region)是以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城市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城市为核心,以一小时交通圈为基本范围,包括与核心城市有着紧密的产业、商务、公共服务、游憩等功能联系的各级各类城镇的跨行政区地域空间单元。(注:都市圈内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核心城市。 )
(参考资料:自然资源部,2021.09,《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报批稿》)二、专家学者观点1、2001年,张京祥、邹军、吴启焰:都市圈是指由一个或多个核心城镇,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临接城镇与地区组成的圈层式结构。都市圈是客观形成与规划主观推动双向作用的产物,其建立的根本意义是打破行政界限的束缚,而按经济与环境功能的整合需求及发展趋势,构筑相对完善的城镇群体空间单元,并以此作为更为广域空间组织的基础。
(参考资料:张京祥、邹军、吴启焰,2001年,《论都市圈地域空间的组织》)2、2003年,张伟:都市圈是由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接城镇组成, 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
(参考资料:张伟,2003年,《都市圈的概念、特征及其规划探讨》)3、2003年,陈小卉:都市圈是指一个或多个核心城市,以及与核心城市具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临接城镇与地区构成的圈层式结构。
(参考资料:陈小卉,2003年,《都市圈发展阶段及其规划重点探讨》)4、2006年,薛俊菲、顾朝林、孙加凤:都市圈(Metropolitan Area)是一个大的城市人口核心以及与其有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的组合。
(参考资料:薛俊菲、顾朝林、孙加凤,2006年,《都市圈空间成长的过程及其动力因素》)5、2007年,肖金成、袁朱:属于同一城市场的作用范围,一般是以一个或两个大都市辐射的半径为边界并以该城市命名,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实力的增强,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带动效应,形成一个又一个都市圈。
(参考资料:肖金成、袁朱,20017年,《中国将形成十大城市群》)6、2018年,张学良:都市圈是以某个大城市为中心,以经济、社会联系为纽带,以发达的交通通达为依托,以时间距离为标尺来划分的大城市及其毗邻区域。2019年,汪光焘、叶青、李芬:都市圈是一种跨行政区划的、2个或者多个行政主体之间的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区域,能够更好发挥辐射功能强的中心城市在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实现跨区域的资源合理配置,是顺应城镇化发展规律、跨行政区的城市空间形态,即:中心城市建成区与周边中小城市建成区之间互动的城市空间形态。
(参考资料:汪光焘、叶青、李芬,2019年,《培育现代化都市圈的若干思考》)7、2020年,钮心毅、李凯克:都市圈作为城市群中的核心地域,是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社会经济功能高度一体化的区域。一般认为,都市圈是由一个综合功能的特大城市、及其扩散辐射功能带动的周边大、中、小城市共同形成的区域,是具有一体化特征的城市密集地区,都市圈在地域上小于“城市群”,是“城市群”的核心。
(参考资料:钮心毅、李凯克,2021年,《跨城功能联系视角下的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8、2021年,黄亚平、吴挺可:“都市圈”这一术语最早来源于日本。目前比较认可的概念是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由核心城市及外围社会经济联系密切的地区所构成的城市功能地域。在都市圈与其他尺度城市区域概念辨析方面,学界基本达成以下几点共识:①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都市连绵区(大都市带)是大城市区域化发展到不同阶段出现的城镇空间组合形式。②都市圈是都市区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地域空间范围大于都市区。在中国城市管治背景下的都市区空间范围一般界定在中心城市行政管辖的地域范围内,而都市圈是跨市域的地域空间组织。③都市圈是城市群形成发育的前期阶段,是城市群中核心城市及外围城镇形成的紧密联系区,可看作是城市群中的次区域。④都市圈是都市连绵区(大都市带)的基本单元,而都市连绵区(大都市带)是若干个都市圈的有机整合体。
(参考资料:黄亚平、吴挺可,2021年,《我国都市圈研究的综合述评与展望》)9、2021年,陈小鸿:都市圈宜采用“一小时交通圈”进行界定。一方面,都市圈范围内不是没有通勤,也并非通勤不重要,但必须要有个度。“一小时通勤圈”提法可能会鼓励大尺度、大范围通勤,导致基础设施投入无法负担,对整个交通系统来讲是非常不经济的。另一方面,通勤圈界定存在技术难点,是一个动态系统性指标,很难具有规划的可用性,相比之下,“一小时交通圈”更加可操作。此外,“一小时交通圈”是基于出行时间预算的规律提出的,还可以有一些延伸、演绎。
(参考资料:上海大都市圈规划,《【大家之言】陈小鸿教授专访:都市圈宜采用“一小时交通圈”进行界定》)三、相关政策文件、报告中关于“都市圈”的表述1、2019年,《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 1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参考资料:2019年,国家发改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2、《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都市圈是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吸引及辐射周边城市和区域,是城市地域空间形态演化的高级形式,也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一种空间现象。
(参考资料: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3、《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9——城镇化白皮书5.0》: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Megalopolis(城市群)”的概念,城市沿城市交通网络发展会演化成一个有机的社会经济体系,继而通过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把多个社会经济体系连接,产生一个呈多中心的区域空间结构。这是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的城市群理论概念,国内常见的都市圈概念研究是在此基础上逐渐衍生出来的。
(参考资料:戴德梁行,《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9——城镇化白皮书5.0》)四、都市圈空间范围识别与划定划定原则:都市圈空间范围识别与划定应兼顾定性与定量、统筹现状与规划、体现差异与弹性、面向实施与管理、关注变化与调整。
划定方法:(1)识别核心城市。将一定区域范围内处于重要地位,现状城区常住人口200万以上,周边城镇相对密集,具有区域枢纽与门户交通职能、区域性公共服务职能,拥有大学或重要科研机构、一定数量上市企业总分支机构等的城市作为都市圈核心城市。对于具有重大国家战略安全意义的城市和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城市可适当降低城区人口规模标准。(2)划定都市圈范围。以核心城市的城区边缘为起点,以现状及上位规划明确的铁路、公路、轨道交通方式为支撑,一小时交通圈可达的县级行政单元作为都市圈备选空间范围;考虑到空间范围的完整性与连续性要求,合理确定纳入都市圈范围的县级行政单元。超大、特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按照主要核心城市城区周边100-150公里,其它都市圈按照60-100公里范围作为基本参考值。综合人口发展、功能联系、产业合作、交通规划等多种动力因素、自然限制条件约束因素和人文历史要素,对都市圈范围进行优化;对于承载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或影响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富集和生态保护地或者重要生态涵养区,结合既有协同基础及地方协同发展诉求可纳入都市圈范围。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本着方便协同管理的要求,将被都市圈范围包围的县级行政单元也应整体纳入。对于多中心都市圈,都市圈范围为多个核心城市各自范围之和;对于识别范围存在重叠的相邻都市圈,应经过协商明确各自的范围,重叠区域在相邻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中均应予以考虑。
(参考资料:自然资源部,2021.09,《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报批稿》)
注:以上内容由国匠城&规划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与本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