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城市
关键词:
城市收缩 |
收缩型城市 |
人口流失 |
精明收缩 |
城市蔓延 |
收缩模式 |
去工业化 |
新型城镇化 |
收缩规划 |
一、什么是“收缩城市”?目前并未对“收缩城市”的概念进行统一,“收缩城市”的定义仍处在一个多元化的状况。国内外学者对“收缩城市”的定义如下:1、1988年,德国学者Schrumpfende Stadte:指的是德国城市随着去工业化历程,人口减少与经济的逐步衰退。2、1998年,Howe:指在郊区化影响下人口大量流失的空心化内城。3、2005年,Lostcher:城市收缩既不是法律意义上城市版图的减少,也不是城市建成空间的缩小,而仅仅是人口的下降和由此导致的平均人口密度下降。4、2006年,Oswalt:收缩城市是已经暂时或永久失去大量居民的城市,在纵向比较时,收缩城市人口流失的数量应占总人口至少10%或年均人口流失率大于1%。5、2008年,Wiechman:收缩城市是人口数量为10000人以上的人口密集区,由于经历某种结构性的经济危机,导致这一地区人口持续流失超过2年以上。6、2008年,Schilling:收缩城市是在过去40年间人口流失超过25%的城市,同时伴随着城市中空置与废弃的住宅、商业与工业建筑的不断增加。7、2012年,Martinez-Fernandez:城市收缩同时具有经济、人口、社会与空间维度,可以被用来强调多维过程与效应。8、2014年,徐博:狭义的城市收缩是指城市地区人口的持续流失并普遍具有永久性流失的特征,这是城市收缩的内核;广义的城市收缩是指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在空间上的全面衰退,这是城市收缩的外延。9、2015年,龙瀛、吴康、王江浩:收缩城市不等于鬼城,收缩城市的时间维度为中国当代,不考虑历史上因为人文因素(如战争)和自然因素(如洪涝)的城市人口大规模减少。10、2019年,龙瀛:城市收缩是城市人口、社会经济发展遇到问题,失去增长动能的综合表现。尽管目前国际上对城市收缩的定义尚未达成一致,但是普遍认为人口减少是城市收缩的主要标志。人口减少是城市收缩的第一识别特征;城市空间衰败或品质下降是收缩的空间表征。国内学者对中国的城市收缩进行了本土化探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两大方面:一方面是通过统计数据在不同研究尺度下对全国城市进行收缩城市的识别,利用第五次和第六次普查数据的比例较大。另一方面,归纳和整理国外应对收缩城市的规划理念和战略-措施,为中国城市积累经验,其中以对比分析为主。总的来说,目前“收缩城市”的定义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人口;二是经济;三是时间。其中,基于人口的定义是最初也是最鲜明的判断依据。学术组织和学者关于“收缩城市”的定义内涵总结如下:
1、学术组织城市地理学派:明显的人口减少;经济转型困难;结构性危机。收缩城市研究网络(SCIRN):至少拥有1万人口;超过2年的人口流失;结构性危机;处于经济转型阶段。收缩城市项目(SCP):10%以上的人口流失;每年1%以上的人口流失
2、学者40年内人口流失至少25%;闲置资产增加;老工业城市。人口变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年以上的人口流失。已经衰落的中心密集城市。人口流失;经济衰退;就业下降;结构性危机。
参考资料:高舒琦,2015年,《收缩城市研究综述》龙瀛、吴康、王江浩,2015年,《中国收缩城市及其研究框架》龙瀛,2019年,《收缩城市,应多些顺势而为,少些逆势而上》陆明、梁凡、吴远翔,2021年,《收缩规划背景下收缩城市界定与分类的国际和中国本土化探析》二、国内相关政策文件中关于“收缩城市”的表述1、《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发布机构:国家发改委发布时间:2019年3月相关内容: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转变惯性的增量规划思维,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2、《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发布机构:国家发改委发布时间:2020年4月相关内容:统筹新生城市培育和收缩型城市瘦身强体,按程序推进具备条件的非县级政府驻地特大镇设市,有序推进“县改市”“县改区”“市改区”,稳妥调减收缩型城市市辖区,审慎研究调整收缩型县(市)。
三、“收缩城市”研究进展1、西方收缩城市研究体系近年来西方收缩城市的研究并不是凭空兴起,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由于人口减少往往被认为是空间发展由盛转衰的标志,因此当今收缩城市的研究最早可以回溯到空间发展阶段的研究。根据尺度的不同,空间的发展阶段研究可以被划分为城市、邻里以及建筑三个研究体系。
图:西方收缩城市研究的渊源
(参考资料:高舒琦,2017年,《收缩城市的现象、概念与研究溯源》)2、国际上关于“收缩城市”的研究领域早期的研究主要涉及 Environmental Science(环境科学)、Geography(地理)、Urban Study(城市研究)、Regional & Urban Planning(区域城市规划)等工科领域,该领域的文献量最大,是研究收缩城市的核心领域;2008 年以后,Sociology(社会学)、Business & Economics(商业经济学)、Ecology(生态)等学科关注到收缩城市带来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收缩城市的研究领域开始扩展。 近年来,RemoteSensing(遥感)、Sustainable Science & Technology(可持续科学技术)、ransportation(交通)等都对这一主题展开相关研究,原有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大,逐渐向技术实践应用领域发展。
图:收缩城市研究的专业领域时区演化图谱
(参考资料:郑皓,秦瑜,2021年,《国际收缩城市研究的特征与趋势——基于 Citespace 的图谱量化分析》)3、国际上关于“收缩城市”的研究关键词国际上收缩城市研究共得到 smart decline(精明收缩)、vacancy(空置)、globalization(全球化)、urban sprawl(城市蔓延)、shrinkage pattern(收缩模式)、simulation(模拟)、green infrastructure(绿色基础设施)、planning strategies(规划策略)、qualitative model(定量模型)9 个关键词聚类。
图:国际收缩城市研究关键词共现聚类时序图
(参考资料:郑皓,秦瑜,2021年,《国际收缩城市研究的特征与趋势——基于 Citespace 的图谱量化分析》)
4、中国收缩城市的类型识别通常情况下,收缩城市分类依据多偏向定性的概念化识别。收缩城市的类型主要涉及三个维度,其即人口特征、空间特征、本土特征。基于收缩城市的特征理解选取一个或多个城市指标进行量化类型的识别,得出收缩类型的量化分类。最后,基于分类成果,根据广义理解,收缩城市的分类依据主要涉及三个维度,即收缩强度、收缩机制和收缩形态。
图:收缩类型的概念化识别
图:收缩类型的量化分类
图:收缩类型的分类框架
(参考资料:陆明、梁凡、吴远翔,2021年,《收缩规划背景下收缩城市界定与分类的国际和中国本土化探析》)
注:以上内容由国匠城&规划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与本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