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
产业兴旺 |
生态宜居 |
乡风文明 |
治理有效 |
生活富裕 |
村庄规划 |
城乡融合 |
一、什么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包括
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五大要求:即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产业的发展是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载体:生态环境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精神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支柱,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最终目标也是实现农民的生活富裕,而生活富裕也是当前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形式。
(参考资料:国新办就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二、专家学者观点彭震伟:要素的合理、优化配置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土地整治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和路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可以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所需要构建的城乡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由城市来支持乡村和弥补以前对农村的欠账,或者是城市对乡村的外援。
(彭震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参考资料:《基于城乡要素优化配置的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思考》)
张尚武:国家的现代化不能只是城市的现代化,也必须包括乡村的现代化,这是理解乡村振兴的基本出发点。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根本扭转城乡发展关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挑战,需要顶层设计。
(参考资料:同济规划TJUPDI,《张尚武 | 对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规划建设的若干关系认识》)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建立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上,传统农村与现代农村最大的差别是传统的农村与城市之间是循环的发展,而现代农村与城市之间是单向的流动。新时代城乡的融合发展,关键在于扭转城乡要素单向流动和以城市为中心的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既是重大挑战,也是新机遇,要建立起城乡双向流动、循环机制,构建乡村与城市共生的新型城乡关系。宜居性包含狭义的物质生活环境和广义的社会再生产功能,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维度。修复乡村的宜居性与社会再生产功能是乡村振兴的长期任务。
(张尚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参考资料:乡村建设与规划,《张尚武:面向2035——乡村振兴的若干规划议题》)陈荣:农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能够解放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高效利用农村土地,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更多人口和空间。
(陈荣: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麦塔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参考资料:乡村建设与规划,《陈荣:农业振兴——乡村振兴的核心》)姜长云: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是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过程,是涵盖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的系统振兴和全面振兴。做好“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这篇大文章,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乡村萧条和衰败问题,完善城乡融合和协调互补机制,更好地实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当前,可行的选择应该是, 将都市圈作为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的战略平台,作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推进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落地生根的现实依托。
(姜长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参考资料:新三农,《姜长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重大战略问题探讨》)黄季焜:乡村振兴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农村经济转型路径、城市拉动和各阶段的制度、政策和投资安排有其固有规律,违背这规律要付出代价。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需发挥市场与政府的相辅相成但又不可替代的作用;乡村振兴需遵循农村经济转型路径与规律, 分地区稳健推进, 并牢记40年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制度创新、技术进步、市场改革和生产力投入四大驱动力;乡村振兴要特别关注农村教育与农民能力。
(黄季焜:教授、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中国农业研究政策中心主任)(参考资料:郑瑞强、翁贞林、黄季焜,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要素配置与制度安排——"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峰论坛综述》)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强我国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乎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参考资料:《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情况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写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2020年)》出版发布。《报告》显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确定的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符合预期,总体实现2020年阶段性目标。《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多来,乡村振兴顶层设计不断加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发布,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搭建了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各地着力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31个省(区、市)全部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机制,全面开展市、县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层层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各地各部门建立了纵向衔接、横向协同的规划体系,围绕人地钱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增强乡村振兴要素保障。
(参考资料:《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2020年)》发布)
注:以上内容由国匠城&规划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与本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