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规划
关键词:
精准感知 |
精准判断 |
精准配置 |
精准学习 |
精准传递 |
空间精准配置 |
精准规划治理 |
精准城市设计 |
乡村精准规划 |
一、什么是“精准规划”?
“精准”的涵义是精炼、准确。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规划的主体越来越多元、城市治理越来越复杂,以往粗放的、非现代的“分土地”式城市规划方式无法适应现代治理,需要更精准的规划治理。
空间规划质量的高低在于精准配置,空间规划的核心不是“分土地”,而是将不同功能在同一土地上的空间精准配置,
规划是在对各类城市规律充分掌握的基础上提出准确的组合方式。吴志强院士认为,精准规划要从“精准感知”起,到“精准判断”、再到“精准配置”、最后反思并“精准学习”,同时在整个过程中间,还需要“精准传递”,保证精准发送接收、传递时间恰当、信息高保真不流失。精准规划的技术基础在于数字化、信息化,思想基础是现代化、治理化,精准规划的战略目标是为了全社会能够智能的治理,实现中国复兴。精准规划不仅仅是现代的、数字的精准,更重要的是复合生态的。
(参考资料:吴志强:「精准规划」赋能协同治理)
尹怡诚、王亚琴、沈清基等认为
精准规划的关键在于引入“精准”思维,这种思维融合了中国传统思维的整体性及现代思维的逻辑性,既是一种全局与细节并重的思维观,也是一种整体与精准统一的方法论。
(参考资料:尹怡诚、王亚琴、沈清基等,2021年,《规划师视角下的乡村精准规划体系研究——以十八洞村为例》)
二、精准规划的三大标志1、时间标志:精准规划应该发展至复频,城市生命的长周期、中周期、短周期复合推演。
2、空间标志:精准规划的空间标志是形成独立功能空间,空间的准确的功能组合。
3、单位标志:精准规划从群体走向人民个体,不再是抽象的以人为本,而是个体的需求、满意度、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参考资料:吴志强:「精准规划」赋能协同治理)


注:以上内容由国匠城&规划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与本页链接。